021-31129781
獲取培訓方案

獲取培訓方案

副標題

姓名
*
電話
*
單位
*
需求
*
提交

2022年上海財經大學高峰論壇隆重舉辦——新財經戰略與中國式現代化

發表時間:2022-11-13 10:08

為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同時為迎接上海財經大學105周年校慶,更好地傳承百年上財“厚德博學 經濟匡時”校訓精神,11月12日上午,上海財經大學在??萍紙@會議中心隆重舉辦“新財經戰略與中國式現代化—2022年上海財經大學高峰論壇”。會議邀請國內財經界頂尖專家學者、金融機構的校友高管與上財學者進行演講與互動交流。該論壇“線上+線下”相結合,設立一個主會場、兩個直播分會場,300多位學者、校友、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在論壇致辭中簡要回顧了學校的發展歷程與成就,并向大家長期以來對學校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上海財大的成長是一代又一代上財人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校友不斷鼓勵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發展成果。這是我們追求卓越、勇立潮頭的動力所在。

許濤書記表示,剛剛勝利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繪就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此,今年的上財高峰論壇以“新財經戰略與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重大經濟問題,分享見解,碰撞思想,凝聚共識,為持續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貢獻智慧。

論壇主旨演講環節榮幸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上海市原常務副市長屠光紹,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交通銀行行長劉珺和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教授,聚焦新財經戰略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題做主旨演講。

肖鋼先生以“積極發展產業數字金融”為題演講。肖鋼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金融的角度來看,大力發展產業數字金融是下一個階段非常重要的任務。肖鋼首先從廣義與狹義兩個角度分析了產業數字金融的概念。其次,從服務對象、數據與基礎設施、監管三方面分析了產業數字金融和消費零售數字金融的差異與挑戰。在談及發展產業數字金融的重要性時,肖鋼表示,當前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在快速發展,金融的數字化轉型也在加快。對傳統制造業而言,數字化改造是產業數字化的一個主賽道,產業數字化也帶來了生產組織和商業模式變革。最后,從加強頂層制度安排、著力打造數字信用基礎設施、場景聚合與生態對接、變革風控模式等四方面分析了下一步如何發展產業數字金融。

屠光紹先生的演講題目是“健全資本市場功能 服務高質量發展”。他結合二十大報告的學習,就如何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出了八點認識:要健全資本市場支撐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功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健全資本市場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的功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健全資本市場推動社會融資體系優化的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健全資本市場引導居民財富結構轉型的功能,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健全資本市場提升資產流動配置效率的功能,盤活存量資源;健全資本市場深化金融對外開放的功能,服務雙循環格局;健全資本市場促進公司治理的功能,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資本市場服務民生福祉的功能,擴大社會責任和普惠投資。

朱光耀先生以“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題演講。他表示,在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方面,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挑戰之艱巨,這也就更加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極端重要性和遠見卓識。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所作出的部署,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包括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一體化、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的發展格局,使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新的重大的突破,使中國成為持續吸引海外投資的熱土,推動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更緊密的融合,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也為世界和平發展事業做出中國的更大的貢獻。

周延禮先生的演講題目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面臨的風險挑戰”。他從我國人口基本情況、國際人口老齡化經驗、人口老齡化風險國內外比較等方面系統分析了我國老齡化的趨勢與風險挑戰。接著結合我國解決人口老齡化的經濟現狀、制度建設回顧等,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展望,并提出,要加快社保制度建設步伐,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到實處:需進一步完善財稅政策,推動其精準化、定制化;提供適應性的金融產品,實現風險控制與收益的相對平衡;提高政府部門服務便捷性,支持多種繳費方式,方便養老金支??;充分發揮政府統籌引導作用以及進一步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

劉珺先生以“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交行使命”為題展開演講。他首先從四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并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提出科學回答了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世界之問,而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中如何把握大局,躬身入局,精準布局是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需要共同回答好的問題。作為經濟金融領域的國家隊,交通銀行將全面對標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戰略部署,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體現專業水準,展現大行擔當,更加緊密對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強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深度融合;更加全面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更加精準改進重點領域金融服務,更好踐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要求;加強數字化人民幣跨境場景建設,并將其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深度融合;持續提高貿易金融便利度,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更加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等。

劉元春教授以“新征程新時代未來金融形態的幾點看法”為題,視野恢弘地展示了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大趨勢及其應對。他首先基于二十大報告關于世界與中國形勢的判斷,結合世界經濟面臨的經濟滯脹、地緣政治沖突等挑戰,提出了中國發展中面臨的幾大核心問題,認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是世界的艱難期,同時也是中國戰略突破的機遇期。接著,通過詳實的數據、圖表,分享了關于未來金融形勢的幾個觀點:增長速度下臺階、增長中樞持續下移,導致政策利率無法向自然利率快速靠攏,給傳統金融定價模式帶來挑戰;大時代中由于疫情、戰爭、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等造成的系統性斷裂帶來的風險導致傳統定價模型難以計量;技術創新的速度正在遞減,其帶來的世界紅利快速下滑,風險投資面臨挑戰,迎接創新的金融需要重新布局,而世界技術的孕育期卻為中國提供了絕佳的趕超機會和彎道超車的機會;高債務、高杠桿與利率提升期必定帶來一段時期的去金融化;中國未來的各類結構性變化還會對金融形態產生沖擊,例如老齡化對養老產業與金融發展的影響,經濟去房地產化對財富管理與配置的影響,綠色轉型、數字轉型、內外雙循環轉型等帶來的金融形態和價值理念的變化等。

圓桌論壇邀請到四位來自金融機構的校友高管與一位校內學者,分別是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東方證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金文忠,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戈,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錦泉和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范子英教授。圓桌論壇在李迅雷先生的主持下,圍繞“資本市場如何服務于擴內需和創新轉型”這一主題展開分析和交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對于證券公司有哪些機遇?對此,金文忠先生在發言中認為,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中介機構,肩負“兩個使命”和“三大責任”。第一個使命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區域經濟服務、為產業經濟發展服務;第二個使命是為社會財富管理服務。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把社會資金通過資本市場融到實體經濟領域中,與這“兩個使命”密不可分。證券公司同時也肩負著“三大責任”:一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逐步建設成為成熟的資本市場;二是推動證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個適應于國際資本市場和成熟資本發展的證券行業;三是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全球資管中心建設,探索出一條證券公司及金融機構獨有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推動科技行業發展,以及推動創新發展這三者是有機結合的。未來,東方證券將主要落實“三大戰略”:一是集團化戰略,主要是增強公司對資本市場綜合服務的能力;二是國際化戰略,助力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的對外開放;三是數字化戰略,落實金融科技,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引了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對于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發展的機遇有哪些?對此,陳戈先生認為,首先,世界正處在動蕩變革期,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戰略機遇和挑戰并存,是不確定、難預料的因素多發時期。資本市場未來會有個非常好的發展,但是一定是結構性的。當前需要順應變化,積極擁抱未來。其次,黨的二十大報告確定了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包括經濟發展、企業發展、行業發展,都要求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意味必須是具有可持續性、長期性的發展。不是說短期完成一個任務就是高質量了。因此證券投資基金行業要基于長期視野獲得成功,基金公司應更加看重可持續性和長期性,要耐得住寂寞,抵御誘惑。同時,強調建立高質量的資本市場,高質量的核心,首先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實體經濟一定是要可持續的、可以正向循環的,即企業給投資者帶來回報,而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又進一步助力企業發展。如果我們片面的強調融資、支持實體經濟,不講回報,短期看是能夠得到融資,但是這個市場因為沒有回報大家不愿意參與的,最終沒有辦法獲得持續的融資。第三是關于公募基金的機遇與責任。一方面,資本市場要承擔起為居民財富管理提供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要幫助老百姓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助力我們的共同富裕。公募基金行業正處于高速成長期,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應當持續提升投資管理能力,承擔起居民財富管理的重任,助力共同富裕。

當前我國正處在戰略機遇期,具體體現在哪些行業、哪些機遇?對此,陳錦泉先生認為,第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高端裝備等行業,這些行業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行業,蘊藏較大的投資機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作為一家資產管理公司,要投資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產業和公司,分享優秀公司的成長紅利。第二,從資產管理行業的機遇來講,要通過財富管理幫助老百姓實現資產增值。一方面,資管企業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獲得長期收益。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做好投資者教育,因為資本市場本身、股票市場本身波動性相當大,尤其今年的這個波動。從過去10年、20年的角度來看,興證全球基金一直保持專業選擇優質公司的能力,保持專業上的判斷。因此,從長期的角度來講,肯定還是能夠實現財富管理保值增值的目標。第三,興證全球基金推出了綠色投資、ESG、社會責任投資等風格的投資產品,也伴隨著許多優秀的企業共同成長。這些產品從長期來講獲得了較好的收益,也是符合這個時代、符合未來的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這對資本市場而言,意味著有哪些機遇?對此,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范子英教授認為,未來的財稅改革在加大稅收再分配力度方面的主要舉措有:一是要提高直接稅的比重。當前我國直接稅的比重偏低,將來的規范發展,有利于減少貧富差距,有利于增加廣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進而增加財產性收入。同時,居民收入結構更加合理,整個社會的投資能力和消費能力得到提升,能夠支持中國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二是在適當時機建立財產稅體系,把房子的功能從金融屬性回歸到居住屬性。

在互動環節,李迅雷先生就各位嘉賓的發言進一步提問。嘉賓們圍繞“新形勢下的資產配置總量與結構”“權益類資產應配置傳統的周期類資產,還是大消費類的,還是科技類的?”“券商股的估值水平”“收入的第三次分配”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作為105周年校慶的首場重磅學術活動,高峰論壇的順利舉辦把學校的學術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四個多小時的會議,是一場思想盛宴,展示了各位嘉賓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對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滿腔熱忱以及強大繁榮責任感,令與會觀眾對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兩百余名校友代表、校內師生在兩個分會場收看了整場活動的實時轉播,論壇在觀眾們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本次論壇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富國基金作為本次論壇的協辦方,第一財經、上海證券報作為論壇的媒體合作單位,給予了大力支持。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臺等十余家主流媒體報道了會議嘉賓的觀點,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

(供稿:黃夢婷、楊雯君 圖:林亞芬、段海嬌 編審:田大有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13日)


首頁  |  干部培訓  |  企業培訓   |  銀行保險證券  |  教育醫療  |  關于我們

地址:楊浦區紀念路8號    電話:021-31129781    QQ:1620963951
友情鏈接:   中共中央黨校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
                      上海市委黨校